第十一章

1.为什么注意力分配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的关注?

【详解】

(一)心理学领域

这一学科涉及一系列基础概念,比如“印象”“直觉”“意向”“感觉”和“格式塔”等,其实这些概念与“注意力”这一概念相关联。心理学的注意力研究至少包括两种类型:“注意 力”和“意图”。前者是自下而上过程,即外界刺激诱发大脑注意力的配置和变化;后者强调自上而下过程,即研究大脑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决策特征,大脑活动过程不一定以外界激励为条件。心理学视角将注意力看作是认知主体的大脑活动过程(无论是否受外界刺激),其通过实验研究和神经科学检测技术,研究感觉器官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决策特征。

(二)经济学领域

该领域至少包括四个研究分支。

(1)是时间偏好研究.

(2)是组织经济学,其研究问题是人们常常面临多任务的组织环境,那么多任务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分配?

(3)是行为经济学,这一分支来自心理学视角的延伸,强调自下而上的外界激励对注意力分配的影响。

(4)是神经元经济学,这一分支也受到心理学的影响,关注自上而下的大脑活动、思维状态和决策特征。

(三)管理学领域

管理学把注意力分配看作是一个规划统筹过程,强调组织无序可以通过计划或者规划得以控制,进而优化配置组织及成员的注意力。在这一路径之下,发展出至少两个研究方向:偏重企业运作研究和偏重运筹学研究(比如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运作研究强调考察组织内部具体的注意力分配过程。

(四)组织学领域

管理学家西蒙将组织注意力的渠道、结构和分配看作是组织研究的核心,他称之为管理行为。它包括序贯注意力研究、模糊性下的选择理论和注意力结构研究和可替代期望水平的注意力,等等。

(五)社会学领域

相比其他社会科学,社会学视角的最明显特征是不把人们的时间使用看作是个人技巧问题,而是强调社会环境对人们注意力分配的影响。继而以注意力分配为切入点,研究组织和制度环境及其运作机理。研究对象更多集中于制度环境对个体或者组织的影响。研究方向采用田野观察、访谈和二手资料。

因此,未来的注意力分配,研究者应该借鉴多学科,运用分析概念研究组织环境和注意力分配,从而提炼出一些有趣的研究思路,把组织运作的条件和边界讲得更清楚。

 

2.什么是时间荒?时间荒将造成怎样的后果?

【详解】

时间荒,指的是由于在制度性的工作时间内无法完成所分配的任务,或难以达到人们所要达成的目标 (如增加收人、晋升),人们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从而挤压自由时间的现象

一方面让人有一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张感,确实能助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则让很多劳动者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烦躁不安、不能自控等不良情绪往往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灾难,还有企业员工经受不了高强度工作的压力,由此引发的自杀事件屡见报端。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