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战略管理的特征是什么?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详解】特征如下:

(1)全面性

与某一领域内的专业职能管理不同,战略管理的重点并不是某个具体目标,而是组织整体目标的达成。专业领域的管理是通过动员组织内的部分相关资源来实现短期内该领域的具体职能,如某机构的财务部门只负责近期内组织的财务平衡,宣传部门只关注对外宣传问题,人事部门的工作则只集中于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超越了各部门的日常管理活动,更为重视 组织整体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各具体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和整合,集中全部的资源来实施整体战略规划。

(2)长期性

战略管理是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结合,但二者相比较,战略管理更为注重的是组织长期目标的实现。战略管理的愿景规划是在对外部环境变化和组织内部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形成的,着眼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问题,目标一旦形成便不会轻易改动,而是作为长时期的组织战略来实施。

(3)方向性

方向性是战略管理决策的鲜明特色之一。正如美国管理学家保罗·纳特和罗伯特·巴可夫所说,“战略为组织提供方向,从而降低它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战略还指明组织想要得到的东西,将组织各方的努力统一起来,满足人们对秩序和可预见性的需要”。战略规划是对于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蓝图的构建。

(4)目的性

战略管理不仅是使组织内部的成员了解组织的发展目标和自身所处的位置,也通过明确的组织意图对外宣传,使外界对组织的了解从模糊的感觉变成确实的认识,有助于为外界提供一条更容易理解组织的途径,从而有助于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和沟通。

(5)统一性

组织内可能存在多种相互矛盾的目标,如各部门之间发展目标的矛盾,组织成员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整体发展目标的矛盾;对于具有多重目标的公共部门来说,还存在着不同组织目标之间优先排序、资源配置方面的矛盾。制定统一的战略目标可以通过对众多目标进行协调和妥协,达成总体一致的组织整体战略目标,避免了因为目标模糊和矛盾冲突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可以在统一的战略目标框架下统一组织的努力。

(6)重大性

战略管理解决的是关系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组织在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规划与实施的调整时,其内容涉及战略发展方向的调整,组织机构的变革,组织内部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些对于组织内外的相关组织与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对组织的重新设计,因此战略管理的制定与调整不是经常进行的,只有在遇到外部环境或者组织内部系统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组织面临重大问题和挑战时才会进行。

(7)主动性

战略管理的所有步骤都体现着主动性的特点。组织主动搜集外部环境信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组织的战略发展规划,在战略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后,不仅要适应环境,还要通过组织的宣传、沟通等来主动影响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同时,继续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监测,并跟踪评估战略实施的动态效果,以此作为基础对战略规划进行修正和调整。

背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即公共部门在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确立和调整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并进行适当的政策选择,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政策决策与实施的过程。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从其产生伊始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时至今日,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无论在理论构建方面还是在公共部门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