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什么是账户?设置账户应遵循哪些原则?
【详解】
答:是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分类记录、反映的工具。
遵循哪些原则:(1)既要全面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又要符合企业自身特点
(2)既要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4)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简明适用,称谓规范
2.账户的基本结构如何?账户中各项金额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详解】
答:一个完整的账户结构应包括:(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2)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3)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4)凭证号数,即表明账户记录的依据;(5)金额,即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关系: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3.什么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与账户有何异同?
【详解】
答: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
同: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共同点是都分门别类地反映某项经济内容,即两者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从理论上来讲,会计科目和账户在会计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异:会计科目与账户的主要区别是:会计科目通常由国家统一规定,是各单位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循的依据,而账户则由各会计主体自行设置,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工具;会计科目只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账户不仅表明相同的经济内容,还具有一定的结构格式,并通过账户的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即会计科目仅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而账户还具有一定的结构、格式。由于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并按照会计科目命名,也就是说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两者的称谓及核算内容完全一致,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与账户常被作为同义语来理解,互相通用,不加区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